产品中心/ products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-  产品中心  -  电量模块  -  三相电量采集  -  电量计量模块

电量计量模块

电量计量模块的工作本质是“信号采集→信号处理→参数计算→数据输出"的闭环流程,通过各功能单元的协同,将电网中高电压、大电流的“强电信号"转化为可读取、可分析的“弱电数据"(如电能、功率等)。

  • 产品型号:
  • 厂商性质:生产厂家
  • 更新时间:2025-09-05
  • 访  问  量:144
立即咨询

联系电话:0519-88994390

产品详情
电量计量模块的工作本质是“信号采集→信号处理→参数计算→数据输出”的闭环流程,通过各功能单元的协同,将电网中高电压、大电流的“强电信号”转化为可读取、可分析的“弱电数据”(如电能、功率等)。其完整工作过程可分为5个核心步骤,各步骤环环相扣,最终实现精准计量,具体如下:  
步骤1:强电信号采集与降压/降流(信号预处理)  
电网中的电压(如220V/380V)、电流(如10A/50A)属于强电信号,无法直接被计量芯片(弱电器件,耐压/耐流能力极低)处理,需先通过“信号采集单元”将其转换为低幅值、低功率的弱电信号,避免损坏芯片并满足后续处理需求。  
此步骤的核心是“隔离与缩放”,具体通过两类核心组件实现:  
电压信号处理:  
采用电压互感器(VT)或高精度分压电阻网络,将电网高压(如220V)按固定比例“降压”为计量芯片适配的低压信号(通常为0~2.5V或0~5V的交流弱电)。例如:220V电压经分压后,输出1.2V的低压信号,分压比例由电阻阻值或互感器变比决定(如220V:1.2V≈183:1)。  
电流信号处理:  
采用电流互感器(CT)或分流器(高精度电阻),将电网大电流(如10A)按比例“降流”或转换为低压信号(通常为0~50mA电流或0~100mV电压)。例如:10A电流经CT转换后,输出50mA的小电流,变比为10A:50mA=200:1;或经分流器转换为50mV的电压信号(依据欧姆定律U=IR,分流器电阻通常为5mΩ,10A×5mΩ=50mV)。  
关键作用:实现强电与弱电的物理隔离(保障芯片安全),同时将信号“缩放”到计量芯片的输入量程内。  
步骤2: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(AD转换)  
经第一步处理后的电压、电流信号仍为模拟信号(幅值随时间连续变化,如正弦波),而计量芯片的核心算法需基于数字信号(离散的二进制数据)计算,因此需通过计量芯片内置的AD转换器(模拟-数字转换器)完成信号转换。  
此步骤的核心是“高精度采样”,具体过程:  
采样:AD转换器按固定频率(通常为几十kHz到几百kHz,如32kHz、64kHz)对模拟信号进行“离散采样”,即每隔固定时间(如31.25μs,对应32kHz采样率)读取一次模拟信号的瞬时幅值;  
量化:将采样得到的瞬时幅值(连续值)转换为芯片可识别的二进制数字(离散值),例如:0~2.5V的模拟信号对应8位二进制的0~255,1.25V模拟信号量化后为128(二进制10000000);  
抗干扰优化:模块会在AD转换前增加“低通滤波器”,滤除电网中的高频干扰信号(如变频器、LED产生的谐波),确保采样信号的稳定性。  
关键指标:AD转换的“位数”(如16位、24位)和“采样率”直接影响计量精度——位数越高,量化误差越小;采样率越高,越能还原模拟信号的波形细节(尤其对非正弦波的复杂负载,如电焊机、充电桩)。  
步骤3:数据校验与存储(确保数据可靠)  
计算得到的电参数(如功率)和累计电能(如123.45kWh)需经过“校验”和“存储”,避免数据错误或丢失,尤其要应对“断电”场景(如电网停电)。此步骤由模块的数据处理与存储单元完成,具体包括:  
数据校验:  
逻辑校验: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在合理范围(如电压是否在85~265V的民用宽电压范围内,电流是否超过模块量程),若超出范围则标记为“异常数据”,并触发报错(部分模块支持引脚电平报警);  
冗余校验:部分模块会采用“CRC校验”(循环冗余校验),对计算数据添加校验码,确保数据在后续传输或存储中未被篡改。  
数据存储:  
电量计量模块实时参数缓存:电压、电流、功率等实时变化的参数,暂存于芯片的“随机存储器(RAM)”中,便于快速读取;  
累计电能固化:累计电能是核心计量数据(直接关联电费计算),需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(EEPROM/Flash)中——即使模块断电,EEPROM/Flash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(通常可保存10年以上)。为避免频繁写入导致存储器寿命下降,模块会采用“定时写入”策略(如每1分钟更新一次EEPROM中的累计电能),而非实时写入。  
步骤4:数据输出(与外部系统交互)  
最终的计量数据(如电压220V、电流5A、电能123.45kWh)需传输给外部设备(如单片机、PLC、物联网网关、显示屏),供用户查看、统计或远程监控,此步骤由数据输出单元完成。常见的输出方式分为“有线输出”和“无线输出”两类,具体如下:  
1.有线输出(主流方式)  
脉冲输出:  
传统的输出方式,通过“光耦隔离”输出脉冲信号——1个脉冲对应固定的电能值(如1脉冲=1Wh或1脉冲=0.1kWh,由模块参数设定)。外部设备(如计数器、单片机)只需统计脉冲数量,即可计算总电能(如1000个脉冲对应1kWh),适用于传统电表、简单能耗统计场景。  
数字接口输出:  
适用于需要读取多参数的场景,通过标准化数字接口传输完整数据(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电能等):  
I2C/SPI:高速同步接口,适用于模块与MCU近距离通信(如模块集成在智能插座内部),传输效率高、布线简单。  
2.无线输出(智能场景)  
部分“智能计量模块”会集成无线通信模块,直接将数据传输到远程平台(如云端、手机APP),无需有线连接,适用于物联网抄表、远程监控场景:  
低功耗广域网(LPWAN):如LoRa、NB-IoT,覆盖距离远(LoRa可达几公里)、功耗低(一节电池可工作数年),适合户外设备(如光伏逆变器、路灯能耗监测);  
短距离无线:如WiFi、蓝牙,适合室内场景(如智能家居插座,通过WiFi连接家庭路由器,手机APP实时查看功耗)。
 
在线咨询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省份:

  • 详细地址:

  • 补充说明:

  • 验证码:

    请输入计算结果(填写阿拉伯数字),如:三加四=7

与我们产生合作,还原您产品蓝图里应有的样子!

立即联系我们
0519-88994390
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
在线客服

扫码添加微信

Copyright ©2025 江苏中正惠测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0832号-3

技术支持:仪表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sitemap.xml